校园动态
学校顺利开展 “五育润童心·赋能凤安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发布时间: 2025-07-15
浏览次数: 1340次
发布部门: 团委
撰稿:宋苗苗 马龙涛
摄影:夏茂林 苏靖轩 林雨欣
初审:高士然
复审:宋苗苗
终审:陈殿藩
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的号召,切实服务乡村振兴战略,7月6日至12日,由校团委副书记陈殿藩带队、33名师生组建的“童心美育”突击队,奔赴河源市紫金县凤安中心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童心美育突击队合影
突击队打造五育特色课堂
突击队以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结合不同专业特长和授课学生特点,设计了系列特色课程。在爱国主义小课堂上,学生志愿者化身“红色宣讲员”,讲解爱国故事,演唱红色歌曲,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光影蝴蝶”科学探究课上,孩子们化身小小科学家,利用彩色玻璃纸、透明塑料片等材料动手制作,并在光影游戏中了解了光的色散现象。在劳育实践课上,学生志愿者设计了“种植小能手”和“劳动小卫士”两项劳育课程,讲解基础的植物生长知识,示范如何浇水、施肥、观察记录植物的变化,指导孩子们种下花卉、蔬菜种子,既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责任担当。在“我是小小主持人”课堂上,学生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克服羞涩,耐心纠正发音、调整语调、鼓励眼神交流,学习如何清晰表达、大方展示,课堂内容从简单的自我介绍到模拟主持一场小型活动,在技巧的传授中培养自信。
手工体验课
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志愿者为学生授课
英歌舞中的非遗文化传承
在凤安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学生志愿者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体育课——非遗英歌舞教学。学生志愿者首先向孩子们讲述了这项极具岭南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展示了英歌槌的魅力。在随后的练习中,孩子们手持轻质舞槌,从基础步伐和槌法开始逐渐深入到集体套路。从最初的生涩模仿到后来的整齐划一,在这场非遗文化的学习中,孩子们不仅提升了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反应能力,更在共同挥洒汗水、追求集体完美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以及对非遗文化的好奇、认同与初步的热爱。那个红彤彤脸庞上洋溢着自豪、喊着“原来我们的英歌舞这么厉害!”的少年,正是这堂特殊体育课播下的文化自信种子悄然发芽的动人写照。
英歌舞训练
7月12日下午,“五育润童心,赋能凤安行”五育课堂成果展示汇演在凤安中心小学科技馆举行,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携手登台,通过英歌舞表演、歌曲合唱等节目,生动展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教育实践成果,为本次教育帮扶活动画下圆满句点。
五育课堂成果展示
突击队全体成员表演
活动期间,广东省教育厅驻凤安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凤安镇党委副书记巩克金、广东省教育厅驻凤安镇仁里村第一书记罗宇东来到凤安中心小学,看望慰问正在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的“童心美育”突击队,并就教学情况、深化教育帮扶、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展开交流。
广东省教育厅驻凤安镇干部慰问师生团队
为期六天的支教时光转瞬即逝。告别时刻,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围着“小小老师”,送上亲手画的画、写满祝福的卡片。
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合影
这场奔赴凤安的青春接力,是新时代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他们以“五育并举”为笔,以乡村小学为卷,在粤东北的青山绿水间绘就了一幅教育帮扶与自我成长的双向奔赴图景。未来,队员们将带着实践中的感悟,继续探索青年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
全体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