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金融与贸易学院:凝聚经济专业特色,产教深度融合育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发布时间: 2025-06-16
浏览次数: 2364次
发布部门: 金融与贸易学院
撰稿:金融与贸易学院
摄影:金融与贸易学院
初审:黄越
复审:龙东
终审:杨帅
金融与贸易学院创办于2006年,学院坚持“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学方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凝聚经济专业特色,产教深度融合育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与贸易人才。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已连续多年与吉林大学联合培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2025年开始与吉林大学联合培养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数字经济硕士研究生,与吉林化工学院签署联合培养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协议,并参与学校“十四五”规划中的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建设。
学院现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和金融工程4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2800余人。金融学是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是校级特色专业,金融工程、投资学和金融学所属的金融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
金融与贸易学院实训教室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理念先进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探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加大自身培养和引进师资,已形成了一支专业素养高,学术水平拔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研究能力强,讲课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优秀的教师队伍,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和方式方法保证了高效的教学质量。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85人,有从高校引进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讲师;有毕业于境内外知名大学培养的博士、硕士;有对金融贸易领域十分熟悉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高级职业经理;有在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博士生与硕士生导师。其中高级职称约占教师总数的45%,博士及在读博士占比约60%。学院教师为进一步提高科研及教学水平,以教研室和课程组为单位,积极申报各类国家级省级项目,也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近三年学院获批多项省市级科教研项目,拥有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珠海市人文社科重点基地2个。金融学专业是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国际贸易学》获批广东省省级一流课程,学院教师还获得了广东省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教师组特等奖3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项。
金融与贸易学院教师合影
专业特色明显,行业对口突出
在专业建设的实践中,学院严格执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达到国家标准的同时,始终关注结合学院优势打造专业亮点,形成专业特色,不断加强专业建设。
金融学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办学经验丰富,中国一流专业排行榜六星级专业、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特色专业,专业所属的金融学为学校重点学科,自2014年起与吉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校内开设辅修专业和辅修学历,并开设金融学(2+2国际班)中外学分互认项目。近三年来相继有280余名学生考取南开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莫纳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境内外名校的硕士研究生。
金融学专业主要就职于金融监管部门、外汇管理部门、发改委、税务局等政府机构;可以就职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华润银行、海通证券等银行业、证券业、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信托公司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等多个领域的金融机构;可以在各类非金融企业中从事财务、投资、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等金融相关工作;可以攻读境内外金融类或经济管理类的硕士研究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于2006年设立,迄今为止累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是中国一流专业排行榜六星级专业、校级重点学科、校级特色专业,2025年开始与吉林大学联合培养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数字经济硕士研究生,与吉林化工学院签署了联合培养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协议,在校内开设辅修专业和辅修学历,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2+2国际班)中外学分互认项目。近三年来相继有100余名学生考取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悉尼大学、莫纳什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门大学等境内外名校的硕士研究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就职于经济贸易部门、海关、发改委、税务局等政府机构;可以就职于贸易公司、国际经济合作公司、跨境电商企业、银行、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国内各类大中型工商企业,从事经济管理、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数字化转型相关的业务工作;可以攻读境内外经济类或管理类的硕士研究生。
投资学专业于2016年开设,专业所属的金融学为校级重点学科,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B级专业,自2014年起与吉林大学联合培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近三年来相继有近50名学生考取深圳大学、上海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境内外名校的硕士研究生。
投资学专业主要就职于金融监管部门、银保监、证监会等政府机构;可以就职于广发证券、海通证券、银河证券、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华润银行等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企业的投资部门;律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可以攻读境内外金融类或经济管理类的硕士研究生。
金融工程专业开设于2018年,以金融分析、金融量化为基础,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专业所属的金融学为校级重点学科,自2014年起与吉林大学联合培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近三年来相继有近50名学生考取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境内外名校的硕士研究生。
金融工程专业主要就职于金融监管部门、财政、税务、经济管理部门、统计局等政府机构;可以就职于广发证券、银河证券、东莞证券、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华润银行等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金融相关咨询机构、内外资企业,从事金融财务管理、风险管理、金融分析和策划等相关业务工作;可以攻读境内外金融类或经济管理类的硕士研究生。
学生赴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参观调研
注重人才培养,创新思维模式
学院积极围绕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构建“双联动、双融合、双对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双联动”指以创新为驱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两个课堂联动,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双融合”指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及措施,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发展需求相吻合的培养目标;“双对接”指国内与国外对接,形成“2+2”培养模式,实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金融与贸易学院师生参观金融科技研发中心
学院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促进,实现“四年不断线”式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运行体系,在第一课堂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授课,以AI赋能推动课堂、实践教学改革及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改革,优化教学内容,进行翻转课堂,强化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同时,学院按照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一个目标、四个阶段、五个模块、二个课堂的“1+4+5+2”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为驱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两个课堂相互渗透,推进学生回归常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开展科技文化、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思政教育、金贸大讲堂等活动。
学生比赛
学生比赛
推动产教融合,强化办学特色
学院已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包括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行、华润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行、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富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平安银行珠海分行、深圳富海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珠海横琴创新金融研修院、珠海大拇指跨境有限公司、珠海市横琴嘉强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合作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创建校企合作基地,鼓励学生实习、实训与创业就业相结合。部分单位也和学院合作,为在校生及大四学生开设校企实训班,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
金融与贸易学院与珠海华润银行珠海分行洽谈产学研合作
学院授予珠海华润银行珠海分行产学研实习基地牌匾
学院在2021年成功申报全国首批实践基地建设,并获批成立金融科技校企协同中心(行业独家),率先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正式挂牌。金融科技校企协同创新中心以人才驱动产业发展为基础思考点,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珠海市产业发展特色,积极整合金融科技领域的全国资源并开展相关活动,打造政校企三方联动、深度产教融合的典范项目,在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特别是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基础研究和场景运用、上市公司孵化培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数字人民币跨境场景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以产教融合为重点,与企业协同共育人才、共克科研难题、共享创新成果。中心计划每年1000名学生能够通过平台接受最新的金融科技培训,50名学生能够在相关领域获得创新项目训练,每年增加金融科技就业岗位150名。
高校中小企业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揭幕仪式
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质量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在多个省级、国家级比赛中均获得了优秀成绩。例如: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青年红色之旅”赛道国赛银奖、2024年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国际贸易业务模拟赛道一等奖、2024年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跨境电商赛道一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高教主赛道铜奖、2024年“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024年“工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大赛广东省三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广东省一等奖等。
学院2018级学生石相怡、林可晨、区颖思、陈婉婷等组织的妙手“仁”心——立体式春砂仁种植帮扶项目在广东省阳春市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下,以立体化模式促进该市贫困地区三农工作开展,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实现药材、药才和药财三位一体的创造性发展。创业项目紧紧围绕“三步走”春砂仁产业帮扶战略,助力实现四大帮扶目标。在学校老师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该项目获得了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的好成绩。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
学院2018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陈嘉娜,“互联网+香格里拉松茸”项目负责人。2018年6月,团队走进云南筹划“互联网+香格里拉松茸”项目,月盈利40万元,为当地农民增收120万元。同年11月,团队启动“紫玉萝”项目,实现销售额突破1000万,给农户增收200万,提供就业岗位200+个的目标,并受到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CCTV-17)播出的《致富经》节目专访。2019年8月,团队斩获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色之旅赛道省赛金奖。
金融与贸易学院学生获得2024年全国商务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一等奖
学院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例如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CP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 特许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等。学院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4%以上,主要就业方向为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广发证券等等。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银行、证券、贸易等领域的骨干精英,受到了用人机构的一致好评,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鼓励学生深造,提升就业质量
学院毕业生升学与就业情况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学院毕业生或参军报国保家卫民,或扎根基层,或笃定向西奉献自我,或自主创业奋力拼搏。每年均有超过百名毕业生成功考取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境)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近两年学院毕业生国(境)内外升学率超过15%,其中2024届毕业生国(境)外升学中,有62人成功被2025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高校录取,占国(境)外升学总人数的53.4%。
表1 部分毕业生国(境)内升学情况展示
表2 2024届毕业生国(境)外升学QS前100名单
表3 部分毕业生考公情况展示
凝聚校友力量,联动共谱华章
金融与贸易学院校友——2021届朱逸民
朱逸民,男,南方科技大学2023级博士生。2017年至2021年就读于金融学专业,本科期间系统掌握了金融理论知识,并积累了专业实践经验,为后续深造与科研探索打下基础。2021-2023年在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攻读金融硕士,本硕期间多次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并高分通过FRM一级、CFA二级等专业考试。
现为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2023级商务智能与大数据管理专业博士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当前的研究兴趣包括期权价格隐含信息、收益率预测与投资组合优化等,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和《系统科学与数学》等国内核心期刊。
金融与贸易学院校友——2020届马永俊
马永俊,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区。2016年至2020年就读于投资学专业,2021年至2024年期间于海南大学攻读应用经济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在攻读硕士学位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以第一或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在多个具有影响力的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了学术论文8篇,2024年被中山大学博士录取。
2021年至2023年参与基于习惯形成嵌入面板ELES模型视角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No.19BJL047)2021年度海南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三方评估2022-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学院排名第一);2022-2023年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专业排名第一);2022-2023年海南大学优秀研究生;ACIEK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2022年海南大学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22年海南大学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金融与贸易学院校友——2014届罗睿倩
罗睿倩,目前任职国家税务总局佛山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检查组工作人员,负责稽查,综合等税务工作。曾获2010-2011年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优秀团员,2010-2011学年荣获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三等奖学金,2011-2012学年荣获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优秀学生干部,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
金融与贸易学院校友——2014届彭泽彬
彭泽彬,男,2010年至2014年就读于金融学专业。2023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期间曾在CSSCI(南大核心)辑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上发表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的话语体系与思想特质研究》一文,体育方面作为队长带领学院篮球队获校级研究生三人篮球赛季军。现在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哲学专业,攻读哲学博士。
金融与贸易学院校友——2023届余屹
余屹,2019级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第十六届校十佳大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在校期间,他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一等奖学金及多项单项奖学金,还荣获社会实践奖、文体活动奖等多项荣誉。他曾任多个学生组织职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考取多项专业证书。作为新时代青年,余屹敢于挑战,参与多类竞赛,荣获国际级奖项3项,国家级奖项13项,省市级奖项23项,其中多项为我校最优成绩。他组建科研团队,开展跨领域研究,参与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创造多项知识产权成果。余屹热心工作,作为学生干部,他搭建师生沟通桥梁,助力学院获评“优秀学生会”。生活中,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获评东莞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余屹现就读于澳门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硕士,致力于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力求实现从创新到创业的转变。
金融与贸易学院校友——2013届王晓倩
王晓倩,女,汉族,中共党员,2009年至2013年就读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毕业后加入中国核工业集团,现任深圳中核集团有限公司团委副书记、中核核电后勤服务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综合管理部经理,连续多年考核优秀,获评中核集团、深圳市国资委、深圳福田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干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组建中核集团“核创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展厅青年讲解队,鼓励青年岗位建新功;创办中核深圳《深核青年说》栏目,为青年发声。热心公益事业,当选为深圳市华强北街道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多次联合福田区团委开展高考保障、公益市集、出入境口岸助力等志愿服务活动。
金融与贸易学院校友——2023届朱君
朱君,中共党员,2019级金融学本科,现于澳门大学读研。曾获“二等奖学金”、“科技创新奖”、“社会实践奖”、“外语优秀奖”、“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专业代言人”;“挑战杯”广东省竞赛二等奖、全国百强暑期实践团队、中国国际创新大赛铜奖、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于《管理科学与研究》,第二作者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汽车测试报告》,通讯作者发表EI会议论文1篇;参加2024年智能城市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
金融与贸易学院校友——2014届张苑琳
张苑琳,女,2010年入学,就读于金融学专业,现任湛江市商务局电商科负责人。2015年考入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商务资讯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理学硕士毕业。2018年参加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考入湛江市霞山区自然资源局。2021年通过遴选考入湛江市商务局,负责电子商务科工作。秉持真抓实干的态度,推动湛江电商发展取得实效:遂溪县获评全国首批农村电商“领跑县”;全市获评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2个,获省商务厅评选农特产品展销厅3个;创建并认定市级电商产业园2个、电商直播基地5个;获评国家级电商优秀案例2个、省级优秀案例3个,3人被商务部评为农村电商带头人。2024年,湛江市网络零售额达126.2亿,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